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办法》,加强规范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检验检测中介服务机构检验检测行为,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21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64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标准。
第二条 本规范标准所称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服务,是指对照《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要求申请人委托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服务机构出具水质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范标准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服务管理活动。
第四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规定,遵循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守执业准则,恪守职业道德,依法独立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客观、如实反映检验检测情况,并对作出的检验检测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规模场地要求
机构应建有自有实验室,按照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监测或采样的场所环境具有相应的控制要求。按照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监测或采样的场所环境具有相应的控制要求,并记录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环境参数、监测或采样点位位置等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对监测区域进行合理分区,并明示其具体功能,必要时,应独立设置样品制备、存贮与检验检测场所。根据区域功能和相关控制要求,配置必要的排风、防尘、防震和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设施;避免环境或交叉污染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检验检测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及设施,保证人员安全。
第六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人员要求
(一)所投入的工作人员数量应满足采集、检测能力需求,并具有环境工程、分析化学、给排水以及市政工程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二)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检验检测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水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证书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
(三)工作人员掌握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水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有关化学和防护、救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承担水环境监测工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认,能力确认方式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等。监测机构应定期确认人员的能力,能力确认记录应予以保存。
第七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设备要求
(一)应正确配备包括现场监测和采样、样品的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现场监测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监测采样的要求。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实验室关键监测设备应为自有设备(购买)。应明确现场监测和采样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和功能退化。现场监测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二)自有设备(购买)应至少具有红外测油仪、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且性能参数等配置优质。
第八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服务响应
(一)所有监测工作需在采样后7日内按照要求出具相关监测报告,特殊项目需超过7日检验检测时间的除外。
(二)所有监测工作应根据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及时间节点开展,不得无故迟到或推迟、拒绝工作。应急响应措施得当,临时紧急任务要求2小时能覆盖当地市区。当监测工作不能开展时,应提前24小时汇报,并说明原因。
(三)至少保证提供1辆监测车辆,用于样品采集,租赁和自有均可。
第九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监测过程
(一)开展现场监测或采样时,应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或采样计划,明确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要求,必要时应进一步明确采样时间、人员分工、采样器材、样品保存和运输、安全防护措施等事项,并在监测现场及时做好相应的采样记录。可使用地理信息定位、照相或录音录像并现场实时上传等辅助手段,以保证现场监测或采样过程客观、真实和可追溯。现场监测和采样应至少有2名监测人员在场。
(二)应根据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加保存剂、冷藏、避光、避震等保护措施,保证样品在保存、运输和制备等过程中性状稳定,避免玷污、损坏或丢失。环境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以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实验室接受样品时,应对样品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和记录,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样品可以拒收,或明确告知客户有关样品实际情况,并在报告中注明。必要时,样品保存区域应安装影像监控设施。此外,环境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标识的可追溯性。
(三)及时记录样品采集、现场监测、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保证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充分性,能够再现监测全过程。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均应留痕。监测活动中由仪器设备直接输出的数据和谱图,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的形式完整保存,电子介质存储的记录应采取适当的备份保存等措施,保证可追溯和可读取,以防止记录丢失、失效或篡改。
(四)所有监测工作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监测报告、采样记录、分析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需定期整理归档,以备随机抽查。若存在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第十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质量保障
(一)质量控制活动应覆盖监测活动全过程,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应满足相关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或基于对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各项措施的控制限要求。
(二)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接受委托方的质量考核合格,考核方式包括质控样、平行样、比对检验检测等。
第十一条 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能力保障
(一)水质检验检测经验丰富,能够准确设置监测点位,把握现场情况,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二)水质检验检测中介机构需具备后期服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人员驻场、大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绘制等委托方其他要求。
第十二条 本规范标准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表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控制项目及检测方法
序号
|
监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执行标准
|
1
|
水温
|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a
温度计法
|
GB/T 13195
CJ/T 51
|
2
|
色度
|
稀释倍数法a
稀释倍数法
|
GB/T 11903
CJ/T 51
|
3
|
易沉固体
|
体积法
|
CJ/T 51
|
4
|
悬浮物
|
重量法a
重量法
|
GB/T 11901
CJ/T 51
|
5
|
溶解性总固体
|
重量法
|
CJ/T 51
|
6
|
动植物油
|
红外分光光度法a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 637
CJ/T 51
|
7
|
石油类
|
红外分光光度法a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 637
CJ/T 51
|
8
|
pH
|
玻璃电极法a
电位计法
|
GB/T 6920
CJ/T 51
|
9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稀释接种法a
稀释接种法
|
HJ 505
CJ/T 51
|
10
|
化学需氧量(COD)
|
重铬酸盐法a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重铬酸钾法
|
GB/T 11914
HJ/T 399
CJ/T 51
|
11
|
氨氮(以N计)
|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a
蒸馏-中和滴定法
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容量法
|
HJ 535
HJ 537
HJ 665
HJ 666
CJ/T 51
CJ/T 51
|
12
|
总氮(以N计)
|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a
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蒸馏后滴定法
蒸馏后分光光度法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 636
HJ 667
HJ 668
CJ/T 51
CJ/T 51
CJ/T 51
|
13
|
总磷(以P计)
|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a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
氯化亚锡还原分光光度法
过硫酸钾高压消解-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
|
GB/T 11893
HJ 670
HJ 671
CJ/T 51
CJ/T 51
CJ/T 51
|
14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a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 7494
CJ/T 51
CJ/T 51
|
15
|
总氰化物
|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a
银量法
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HJ 484
CJ/T 51
CJ/T 51
CJ/T 51
|
16
|
总余氯(以Cl2计)
|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a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
HJ 586
HJ 585
|
17
|
硫化物
|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a
碘量法
对氨基N,N-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容量法
|
GB/T 16489
HJ/T 60
CJ/T 51
CJ/T 51
|
18
|
氟化物
|
离子选择电极法a
离子色谱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
GB/T 7484
HJ/T 84
HJ 488
CJ/T 51
CJ/T 51
|
19
|
氯化物
|
硝酸银滴定法a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
银量法
|
GB/T 11896
HJ/T 84
CJ/T 51
CJ/T 51
|
20
|
硫酸盐
|
离子色谱法a
重量法
离子色谱法
铬酸钡容量法
重量法
|
HJ/T 84
GB/T 11899
CJ/T 51
CJ/T 51
CJ/T 51
|
21
|
总汞
|
原子荧光法a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冷原子吸收光度法
|
HJ 694
HJ 597
GB/T 7469
CJ/T 51
CJ/T 51
|
22
|
总镉b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螯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CJ/T 51
GB/T 7475
GB/T 7471
CJ/T 51
CJ/T 51
CJ/T 51
CJ/T 51
HJ 700
|
23
|
总铬b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CJ/T 51
GB/T 7466
CJ/T 51
CJ/T 51
HJ 700
|
24
|
六价铬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a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T 7467
CJ/T 51
|
25
|
总砷
|
原子荧光法a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HJ 694
GB/T 7485
CJ/T 51
CJ/T 51
CJ/T 51
HJ 700
|
26
|
总铅b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螯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7475
GB/T 7470
CJ/T 51
CJ/T 51
CJ/T 51
CJ/T 51
CJ/T 51
HJ 700
|
27
|
总镍b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11912
GB/T 11910
CJ/T 51
CJ/T 51
HJ 700
|
28
|
总铍b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HJ/T 59
HJ 700
|
29
|
总银b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11907
HJ 489
HJ 700
|
30
|
总硒
|
原子荧光法a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HJ 694
GB/T 15505
CJ/T 51
CJ/T 51
HJ 700
|
31
|
总铜b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螯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7475
CJ/T 51
CJ/T 51
CJ/T 51
CJ/T 51
HJ 700
|
32
|
总锌b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螯合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7475
GB/T 7472
CJ/T 51
CJ/T 51
CJ/T 51
HJ 700
|
33
|
总锰b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11911
GB/T 11906
CJ/T 51
CJ/T 51
HJ 700
|
34
|
总铁b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GB/T 11911
CJ/T 51
CJ/T 51
HJ 700
|
35
|
挥发酚
|
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a
溴化容量法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HJ 503
HJ 502
HJ 676
CJ/T 51
|
36
|
苯系物
|
气相色谱法a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
GB/T 11890
HJ 639
HJ 686
CJ/T 51
|
37
|
苯胺类
|
(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a
偶氮分光光度法
|
GB/T 11889
CJ/T 51
|
38
|
硝基苯类
|
还原-偶氮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
|
CJ/T 51
HJ 592
HJ 648
|
39
|
甲醛
|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HJ 601
|
40
|
三氯甲烷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HJ 620
|
41
|
四氯化碳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HJ 620
|
42
|
三氯乙烯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HJ 620
|
43
|
四氯乙烯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HJ 620
|
44
|
有机磷农药(以P计)
|
气相色谱法
|
GB/T 13192
|
45
|
五氯酚
|
气相色谱法a
藏红T分光光度法
|
HJ 591
GB/T 9803
|
a为仲裁法。
b为采用HJ 677、HJ 678 作为前处理方法。
|